MCPLive > 杂志文章 > 唱响世界的支点 "中国音"的生长基因

唱响世界的支点 "中国音"的生长基因

2011-11-14《微型计算机》整理《微型计算机》2011年10月下

在PC硬件产业中,绝大多数领域里称雄的都并非中国本土品牌。当“世界工厂”和“中国制造”被解读为一种负担之时,中国的多媒体音箱品牌却以一种坚韧倔强的生命力向上生长。借PC诞生30周年之机,我们多方寻访关于“中国音”的过往,解读它的成长基因。回顾历史,为正视现在,亦为展望未来……

唱响世界的支点 “中国音”的生长基因

“中国音”雏形

迪波WKF-999AG进入多媒体音箱市场较早,但它原本竟然是一款面向广播领域的产品。
迪波WKF-999AG进入多媒体音箱市场较早,但它原本竟然是一款面向广播领域的产品。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人对电脑这个新鲜事物还充满着好奇与敬畏。在电脑只为极少数家庭所拥有的那个年代,谁能想到后来电脑音频技术的变化与进步,竟能催生出如此庞大的产业?

随着1995年微软Windows 95的发行,PC也开始在多媒体应用的光影变幻中快速变脸。中国的多媒体音箱市场在这段时间里换入快车道。

第一批出现的多媒体音箱品牌,不是现在的漫步者、麦博,也不是三诺、轻骑兵,即使是成立于1991年的惠威,当时也只埋头于HiFi领域的扬声器制造。

以迪波、爵士、国立、丽歌为代表的众多品牌,虽早已淡出视线,但它们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的这段时间里,却推动着中国多媒体音箱市场向上发展,市场规模也由几十万向几百万、上千万逐级增长。

“中国音”的淘金时代

RDS1000是国内北方市场中出现得较早的木质音箱之一
RDS1000是国内北方市场中出现得较早的木质音箱之一

至90年代中期,除了前面提到的品牌之外,轻骑兵、漫步者、冲击波,以及其他一些品牌也出现在市场中。在1996年前后,整个市场已经达到了2000万左右的规模。

“当时这个市场很乱,品牌多如牛毛。打个比方,一个星期分7天,但一个星期在市场上诞生的品牌绝不止7个。每个月好几十个品牌出来,同时每个月又有好几十个品牌消失。”漫步者创始人张文东回忆到。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掌舵人对待品牌和产品的思路。如同下棋,没有正确的思路和布局,也许刚开始会走得顺风顺水,但很快就会被打乱阵脚全盘皆输。

然而,当时有太多冲进这个行业里的人并未意识到这点。因为通过做音箱挣钱太容易了。而绝大多数人连音箱基本的东西都不懂,只是买了别人的产品仿照着做。不仅用的材料不好,而且不知道怎么把产品做好。换言之,他们都只是“赚快钱”的商人。那时很多企业虽然拾到了一点金子,但却飞快地倒在了前往金山的路途中,这其实也是必然。

尽管在这个时代里,有太多企业的思路并不利于长久发展,但不管如何,这是一个淘金时代,让绝大多数多媒体音箱企业挖到了“第一桶金”,也完成了本土品牌在这个行业的首轮原始积累。

“土”“洋”之战,“南”“北”之分

创新PC Works 2.1是当年在中国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产品
创新PC Works 2.1是当年在中国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产品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多媒体音箱市场基本上都是本土品牌的竞争。但让所有本土品牌没有想到的是,音频界巨头创新公司会在1997年大举进军音箱市场,仅凭借一款PCWorks 2.1就红遍中国,并让创新公司借此登上了行业霸主的位置。如此“凶猛”的一只洋巨鳄进入,行业里的本土品牌们岂能安稳?

1998年麦蓝(现在的麦博)公司一诞生,就迅速推出了同为2.1结构的产品M-200,以“低音炮”这个新概念快速打开了市场。1999年,漫步者也推出了R201T这款迄今为止中国市场销量大的2.1产品予以抗衡。

此时本土品牌们相互之间的竞争并未停歇,但似乎都不约而同地发动了价格战对其进行狙击。自信满满的创新公司根本没料到这些本土品牌能如此准确地击中自己的软肋。当意识到形势急转时,尽管创新公司很快进行调整,但仍未能扭转局势,很快就在2000年之后跌下了宝座,此后再也未能在市场上重新登顶。

“土”“洋”之战后,本土多媒体音箱的市场格局已俨然划为南北分据之势。业内也有了“南派”和“北派”之分。“南派”是以麦蓝、三诺等品牌为代表,“北派”则是以漫步者、轻骑兵、冲击波为代表。

不过,这种南北之分的格局并未持续太久。“北派”的品牌们为了加大竞争力,开始了向中国南方的迁移。当2001年漫步者率先在深圳成立公司后,轻骑兵和冲击波也迈出南迁的步伐。至此,再无南北派之分。北派南迁的举动,也再次加剧了本土品牌在国内多媒体音箱市场的竞争。而此时,这个市场已达到数亿元的规模。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