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个性、魅力 DIY 2.0时代来临

个性、魅力 DIY 2.0时代来临

2011-11-11邓斐《微型计算机》2011年10月下

高清追求分毫毕现的体验

受限于技术问题,早在1930年就已经开始研发的高清,直到50~60年后还无法成为大众随时可以接触到的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视频传输都依靠模拟信号的方式。这种方式仅能保证节目内容基本不受到影响,而画面质量和清晰度则无法令人满意。

进入数字化时代后,依靠将数据数字化转换并存储在VCD或DVD盘片上的方法,视频播放的清晰度得到了一次提升。但限于DVD盘片本身较小的数据容量(VCD盘片容量更小),各种视频信息必须经过损失较大的压缩才能存储在盘片内。而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播放设备本身尺寸、分辨率的限制,让我们的视觉继续约束在大约720×480分辨率的图像内。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视频清晰度的发展是远远落后于用户需求的,这其中技术落后占绝大部分原因。这就意味着只要技术有一定的突破,那么高清的来临必将像火山喷发一样喷涌而出,一发不可收拾。

1999年,这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特殊年份。在这一年,不仅共和国迎来了她50岁华诞,在视频转播方面,高清就像突然出现的仙女一样,一下子抓住了所有观众的心。这一年的国庆大阅兵,一部分观众有幸看到了以全高清形式摄录、播放的国庆阅兵高清影像。这种高清视频完全不同于传统DVD的清晰度,甚至达到了分毫毕现的程度,令人大呼过瘾。虽然在之前,高清已经开始在网络上流传,一些玩家也有幸下载了部分高清片段并体会到高清晰的视频画面给视觉带来的冲击。但这次国庆的高清阅兵,却让13亿人民突然感觉到,高清,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没错,是这样的近!从1999年到2009年,高清的发展令人侧目。大量的高清设备,高清论坛、高清片源如雨后春笋般疯狂涌现,高清给人的诱惑是那样的大,凡是看过它的人没有再想回头看传统视频的。随后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共和国60周年阅兵,更多人有幸在自己的客厅内、卧室内观看到高清转播实况视频,高清又给公众展示了它巨大的魅力。

高清来了,它真的来了!

在人们热议高清对生活的改变、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时,一场暗战也在悄悄地进行之中。就像标清视频需要DVD作为载体,高清视频也需要自己的载体。此时Blu-ray Disc和HD DVD两大标准的出现,给高清未来发展带来了未知的因素。

在“图2”中,可以通过WHDI设备将书房里面的PC高清信号传输至“图4”中客厅的电视机,或者图1中卧室的电视机上。也可以利用WHDI设备将“图3”中笔记本电脑的高清视频传输至“图1”中卧室的电视机上,或者“图4”中客厅的电视机上。
在“图2”中,可以通过WHDI设备将书房里面的PC高清信号传输至“图4”中客厅的电视机,或者图1中卧室的电视机上。也可以利用WHDI设备将“图3”中笔记本电脑的高清视频传输至“图1”中卧室的电视机上,或者“图4”中客厅的电视机上。

互不兼容的HD DVD和BD背后自然有不同大佬的支持。HD DVD背后站着东芝、NEC、三洋电机、微软、英特尔等业界巨头,而BD背后则是索尼、松下、飞利浦、苹果、日立。这场争战从2005年开始,其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纠结和峰回路转。人们在这场争斗中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摇摆顾盼和金钱艺术。后随着成为孤家寡人的东芝宣布停止对HD DVD的支持,获胜的蓝光联盟才露出了微笑的面容。

下一个高清的热点将是WHDI(AMIMON公司主导的新一代无线高清视频信号标准),使用基于WHDI的设备,如WHDI无线显卡,可实现高清视频无线传输,省去了用户布线的麻烦。
下一个高清的热点将是WHDI(AMIMON公司主导的新一代无线高清视频信号标准),使用基于WHDI的设备,如WHDI无线显卡,可实现高清视频无线传输,省去了用户布线的麻烦。

就在这场争斗发生的过程中,高清片源、高清播放机蓬勃发展起来,并且价格逐渐下跌。以蓝光光驱为例,早期一个只有蓝光播放功能的光驱价格高达2000元左右,而目前具备“蓝光播放+DVD刻录”功能的产品仅需要600元左右。价格的降低进一步推动了高清的普及,随之而来的一些播放问题又成了玩家争论的焦点。

电脑如何播放高清视频?软解还是硬解?由于早期CPU性能较差,难以对高清视频进行软件解码。随着技术的发展,显卡中的高清硬解模块开始辅助PC进行高清播放。比如NVIDIA GeForce 6系列显卡开始启用的PureVideo视频解码功能就是如此,它利用GPU内置的模块对MPEG-2、H.264等编码影片进行辅助解码,有效降低了CPU的占用率。与此对应的是AMD显卡的AVIVO功能,也可以执行类似的工作。

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又开始困扰用户,那就是不同封装格式、不同编码模式的高清视频应该如何解码。这样一来,采用什么软件解码、如何设置解码软件就成为一个困扰玩家的难题。一时间,各大高清论坛和玩家都开始热烈讨论有关解码的问题,尝试着使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也是在这个时候,高清开始被更多的玩家熟知。

高清改变生活,高清改变PC,高清改变未来。在高清来临后,我们的生活和PC悄然发生着变化。PC再也不是单纯地进行工作、学习等应用,高清赋予了它更多的功能;PC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HTPC、高清播放机、蓝光播放器等开始出现;甚至不少用户都有两台PC,一台用于办公,一台放在客厅用于连接电视,观看高清片源,HTPC逐渐流行起来。除了视觉高清外,音频高清也成为重要的一环,各种无损编码的5.1声道甚至7.1声道使我们似乎真的被虚拟现实所包围,体现出了逼真而令人身临其境的效果。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将布线作为房屋装修重要的一环,以实现更完美的高清体验,这是之前不曾有过的。甚至已经有一些用户开始使用WHDI设备进行无线高清视频传输,省去了布线的麻烦,更显方便。

不过,高清的发展并未就此止步。1080p并非高清的终点。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视觉享受迈向更好效果的步伐,3D影像、4K×2K超高清晰时代,也在向我们一步一步走来。从技术根本来说,现在的高清,依旧离真实影像距离遥远。

一体电脑更轻薄、更细分的PC产品

说起来,真正意义上的一体电脑还要感谢苹果。1984年,苹果推出的第一款“Macintosh”电脑就完全符合我们对一体电脑的定义:主机和显示器合二为一。它简洁的造型和图形化的界面让用户感到新奇。但受限于当时的软件系统、硬件性能等问题,使得它并没有火起来。一体电脑也进入了沉寂时期,这一沉寂就是14年。直到1998年,苹果才通过一款革命性产品将一体电脑又拉回主流用户的视野中来。

1998年8月15日,回归苹果的乔布斯推出了一款被多方赞誉的产品:iMac G3。这款身躯圆润、还附加了半透明的多彩外壳设计的产品,给整个个人电脑世界带来了震撼—原来电脑也可以这样做!iMac G3是如此的成功,女性用户粉丝昵称它为“软糖”,男性用户也能在它上面找到自己喜欢的亮点。直到今天,在不少电视广告或者电影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iMac G3华丽的身影。

iMac G3从1999年8月发布,2003年3月停产,期间虽然更换过处理器等配件,但依旧可以称之为寿命长的一体电脑。
iMac G3从1999年8月发布,2003年3月停产,期间虽然更换过处理器等配件,但依旧可以称之为寿命长的一体电脑。

在iMac G3火爆的同时,一体电脑市场却依旧冷淡,鲜有新品推出。受限于当时处理器等配件较高的功耗,如果用户需要小体积和超薄的一体电脑,性能肯定不尽如人意。但如果生产主流性能、能玩3D游戏的产品,体积和散热又难以满足需求。而苹果当时采用的PowerPC架构的产品在这方面的约束要小很多。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昂贵的价格,使得国内用户对它的认可度一直不高:要么选择功能更全面的台式机,要么购买便利性更佳的笔记本电脑,干嘛要买价格昂贵、却两头不讨好的一体电脑呢?事实上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一体电脑开辟的并非全新的市场,而是抢占传统PC市场的份额。可它的性能和性价比都比不上PC,市场接受度不高也就是必然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PC市场的一体电脑发展依旧沉迷。虽然当时有神舟等PC厂商推出可爱宝、佳禧,以及HP的Touchsmart等一体电脑,但多数厂商还是处于观望状态,市场表现也相当平淡。

事情总在不断变化。到2009年左右,上游厂商如英特尔、AMD等对高能耗比产品越来越重视,低电压版本、超低功耗CPU大量涌现。特别是在2009年的CES大展上,联想、华硕、惠普等厂商一口气推出了多款一体电脑新品。这些产品的性能表现基本达到了主流产品的水准。而与此同时,一体电脑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和同档次的PC基本持平甚至更低。再加上联想等厂商此时在国内强势推广一体电脑,一体电脑终于迎来了它真正的黄金时期。

这些采用全新设计的一体电脑以其优秀的外观造型,轻薄小巧的身躯和简便的使用方式正在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对很多家庭用户来说,这样的产品恰好是他们所需要的家电化设计风格,能很好地融入家居环境,还能享受到完整的PC功能。

更多30周年文章,请点击访问 《PC 30年,MC30年》专题。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