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走向高速发展 艰难与创新并存的x86时代

走向高速发展 艰难与创新并存的x86时代

2011-11-10马宇川《微型计算机》2011年10月下

在1988年~1995年的这段时间里,“汽车人变形出发!”、“I’ll be back!”是青少年们常挂在嘴边的流行语。这是一个崇尚科学的时代、这是一个追求超越的时代。在个人电脑发布以后,人们不仅感受到了信息化技术带来的强大威力,也再次认识到了人类无比强大的创造能力。今天可以生产出个人电脑,或许明天我们就能制造出像擎天柱、T1000这样的机器巨人。

而在这个时代,个人电脑技术也的确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英特尔成功地将80386、80486等产品推向市场,令32bit处理器早在20年前就成为了主流,直到15年后,64bit处理器才逐渐取代32bit产品,个人电脑由此完全进入x86时代。然而,这时距离个人电脑诞生的时间并不长,这也就意味着很多事情还充满了青涩、还需要人们经历很多艰难的时光,尤其是对月收入不到百元的中国电脑用户来说就更是如此。当时的很多单位根本无力承受数万元一台的IBM原装机。经济条件好点的,会选择在这个时期诞生的特殊产物——兼容机。

而没有钱的,则只有长时间依靠Apple Ⅱ这些80年代初诞生的电脑来完成工作。此时的个人电脑离人们还很遥远,为了体验这神奇的魔盒,一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下班后宁愿不回宿舍,也要在单位陪着电脑、代码过夜,如UCDOS的发明人鲍岳桥。为了抢到电脑,那时的大学生们一大早就会冲进机房,买几个馒头当作午饭、晚饭,就可在机房里快乐地渡过一天。

除了价格、数量的因素,那时个人电脑“高深”的用法也拉大了它与普通人的距离。在很长的时间里,你只能通过由英文演变而来的DOS命令来控制电脑,对于英文基础本来不好的中国消费者来说,这显然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操作系统。像WPS这样的中文编辑软件虽然此时已经问世,但它们那复杂的用法却无法让人快速掌握。还记得吗?那时制作表格可不像现在这样简单,把线画出头是常有的事,为这,很多人没少挨领导的批评。在那个时代,五笔输入法还是人们看好的中文输入法,但要背熟200种字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因此,参加各种电脑培训班是那个时代孩子们热门的课余生活。

我们认为,对于初出茅庐的个人电脑来说,这仍是一个艰难的初始时代,但这也是它走向高速发展的必经之路。正是这段艰难的时光,让人们从中明白了个人电脑、信息化技术对他们的重要性。而更值得庆幸的是,在这艰难的时光下,人们的创新精神并没因此减弱。Windows 95、《DOOM》、兼容机、UCDOS等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接踵而至,为个人电脑的普及,为DIY时代的开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机70、80后专属回忆

“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

你拍二,我拍二,游戏学习在一块儿。”

还记得这几句顺口溜吗?由于价格高昂,当年的个人电脑还只是少数人的专利。面对大量望子成龙、想搭上信息化快车的家长,一种新的产品在90年代初开始流行起来,它就是学习机。

事实上早在80年代中期,学习机就已经出现在中国,它就是由陕西省计算机公司生产的CEC中华学习机。不过从后期学习机形态的变化来看,这款机器在结构设计上更接近个人电脑。因为它实质上是国内仿照苹果Apple Ⅱ生产的一种微型计算机,但在价格上更加便宜,“只”售1000多元。然而,千元左右的价格对于80年代的大部分家庭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它也只走进了少数人的家中。后来,中华学习机更多地是出现在学校的机房,凭借其固化的Basic、Logo语言,为培养70后的计算机技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华学习机后来成为不少学校的“制式装备”,是我国上世纪80~90年代计算机教育的主力。
中华学习机后来成为不少学校的“制式装备”,是我国上世纪80~90年代计算机教育的主力。

学习机真正得以进入家庭,还是得感谢90年代初任天堂FC兼容机的大量出现。在国内厂商成功对FC游戏机进行山寨后,此类游戏机的价格被迅速拉低。不过,为了避免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影响,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愿意购买一部游戏机。

对于当时的孩子们来说,小霸王这类学习机大的吸引力还是在于其可兼容使用FC游戏卡。
对于当时的孩子们来说,小霸王这类学习机大的吸引力还是在于其可兼容使用FC游戏卡。

面对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厂商开始进行了大改,为FC兼容机添加扩展槽、软驱,甚至调制解调器,为它集成开发中文字库,F-Basic、声像带以及各种学习软件。终,各式各样的学习机上市。从早可以显示中文、五笔输入的科特学习机,到拥有特殊扩展槽、扩展卡的金字塔学习机,再到以低价、广告取胜,一统全国的小霸王学习机,直到后可以上网的裕兴学习机。学习机这一产品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广泛接受,不少家庭宁愿花掉一个月工资,也要为孩子购买一部学习机。

不过,平心而论,学习机上的那些学习软件对于孩子们的学习起了多大帮助,相信正在阅读本文的各位都心知肚明。学习机更大的意义,还是让那时的孩子们对电脑有了基本的认识,为以后向PC过渡打下了基础。知道了什么是101键盘,开始学习五笔、认知码等输入法;了解到电脑的“智力”还很低,当你打上“hello”后,它只会显示“Syntax Error”。同时,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程序的热情。在对F-Basic还半知半解的情况下,一些人竟疯狂地将说明书上的数百行游戏程序全部输入进学习机,只为体验一下自己“创造”游戏的快感。尽管事后证明,说明书上的程序本身就有问题,无法正常运行,但初具雏形的游戏场景已令孩子们体验到程序世界的不凡魅力,一些孩子由此走上了学习程序、开发软件的道路。

随着1999年后个人电脑的日益普及,以FC为核心的学习机逐渐退出了主流市场。不过学习机并未就此消亡,复读机、电子词典、点读机以及平板构成了学习机的新形态,帮助孩子完成学业成为学习机的主要任务,学习机仍在继续着它的使命。那么,曾经的“小霸王”Fans们,你们是否还会为自己的孩子购买学习机呢?

Linux开放创造未来

在1991年,虽然IBM早已发布了个人电脑,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但高昂的软件费用让一般用户望而却步,在初的操作系统中,不光MS-DOS价格不菲,UNIX系统的售价也像如今的房价一样被炒得高高在上,成为个人电脑普及路上的一大难题。

此时,一种名叫MINIX的操作系统问世了。MINIX就是Mini UNIX的简写,由荷兰安德鲁·斯图尔特·塔能鲍姆(Andrew S.Tanenbaum)教授研发,其实质是一个类Unix操作系统的自由软件。而此时的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正在赫尔辛基大学上学,对操作系统颇有兴趣的他,无法忍受MINIX只能用来教学的限制,于是他决定自己动手,开发一个功能更强大的自由操作系统。

年少的林纳斯·托瓦兹没有想到,自己开发的Linux操作系统竟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发展。
年少的林纳斯·托瓦兹没有想到,自己开发的Linux操作系统竟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发展。

1991年9月,林纳斯·托瓦兹的第一个作品被大学的FTP服务器管理员放在了互联网上。不过在上传前,管理员却对这个作品做了小小的修改。托瓦兹原本将这个系统的名称定为“Freax”,但管理员却自作主张地将这个程序改名为Linux。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出,这个名字实际上是由林纳斯·托瓦兹的名字Linus变化过来的,只不过去掉了S加上了X,目的是向作者与Unix致敬,于是Linux诞生了。

企鹅代表南极,林纳斯·托瓦兹选择企鹅作为Linux的Logo意味着,Linux与南极一样,均为全人类共同所有,任何公司无权将其私有。
企鹅代表南极,林纳斯·托瓦兹选择企鹅作为Linux的Logo意味着,Linux与南极一样,均为全人类共同所有,任何公司无权将其私有。

自此,Linux开始了长达20年的巨大发展。现在的Linux系统,不但有redhat、ubuntu等商业版本,还有debian、centos、fedora等非营利性版本,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Linux之所以能在发布后得到如此迅猛的成长,与其自身优秀的开放性是分不开的。

开放性是Linux得以迅速发展的大原因。由于Linux开放源代码,众多互不相识的程序员和爱好者可以在一起,不断地丰富完善Linux,此后GNU计划和红帽等商业公司的添砖加瓦,为Linux发展成一个完善的操作系统铺平了道路。同时,Linux的开放性也造就了像Android、WebOS、Moblin等这些以Linux为内核的操作系统的出现。尽管后来开发Android的Google与Linux内核开发团队产生矛盾,Android在Linux内核“状态树”上消失。但Android依然保持了其开放源代码的特性,而这也正是当今Android手机应用软件源源不断的主要因素。

当然,由于操作较为复杂、软件支持乏力等原因,Linux仍难以成为PC市场的主流。但凭借安全性高、资源占用率低、程序响应快等特性,近几年Linux在移动设备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在现在铺天盖地的智能手机和平板大潮中,各种Linux内核的产品,已经让我们看到Linux在移动设备上的强势表现,在移动设备这片新的天地中,Linux正在成为新的统治者。

永不消逝的兼容机

“谁也没想到会有今天这样大的规模!”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流,望着周围几座高高耸立的电脑城,重庆八达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舰喃喃自语。20多年前,当个人电脑刚刚进入中国时,它那强大的运算性能、丰富的软件、小巧的体积让不少人第一次体验到信息化技术的威力、第一次认识到电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工作与生活。然而IBM、康柏、惠普这些数万元一台的个人电脑原装机令人望而生畏。在那个人均月收入百元左右的年代,可以这样说,购买电脑的难度,比当今一个工薪阶层购买一部轿车的难度还要高出不少。

这时,个人电脑特有的开放性让当时一些头脑灵活的电脑配件经销商看到了商机。既然一台电脑需要的所有配件都能在市面上买到,并且在功能上没有太大区别,那么为何不自己组装一台价格更便宜的电脑来进行销售呢?于是,一个叫兼容机的词语诞生了。王舰提醒笔者:“请注意,使用兼容机这个词语并不是为了强调个人组装的电脑没有兼容问题。”事实上,从兼容机诞生到现在也没有在硬件上碰到过非常重大的兼容问题。之所以出现“兼容”二字,是当时的商家为了向客户表示他们的电脑在性能、功能上与所谓原装机即品牌电脑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正是早期兼容机市场打下的基础,让人们现在可以享受到一种更加繁华、更加多元化的IT卖场—电脑城。
正是早期兼容机市场打下的基础,让人们现在可以享受到一种更加繁华、更加多元化的IT卖场—电脑城。

与原装机相比,兼容机便宜了不少,举例来说,如果一台386DX的原装机售价达到两万元,那么在相同的配置下,一台兼容机的价格只要一万多点就可买到,差价在5000元以上。如果购买486DX这样的高端电脑,差价还会更高。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价,首先是当时有能力购买电脑的用户很少,原装机的销量自然不高,为了获得较大的利润,厂商就必须提高产品的利润率,导致价格增高。其次,那时的原装机还会产生较多的研发与软件成本。与现在几乎完全使用公版驱动程序、通用BIOS的品牌机不同,当年的原装机厂商还会组织研发团队开发有自己特色的BIOS、驱动程序以及相关软件,并几乎百分之百地安装正版操作系统。后,二者在售后服务上存在很大差距。当年的商家大多只对兼容机提供一年质保的政策,而且不会上门服务。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只有自己找车将电脑送到商家处进行维修。

兼容机的价格优势瞬间引来了不少用户,当然,即便如此,在那个电脑价格普遍近万元的时代,兼容机也是很多人无法承受的奢侈品,能够拥有电脑的家庭大多是先富起来的人。因此,当时兼容机的主要销售对象还是企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与个人在电脑消费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了9∶1,甚至9.5∶0.5。

不同类型的用户决定着不同的销售方式、销售利润。谈起那个时代,王舰不无怀念。“老师,配电脑吗?”现在一进电脑城,各色人等便扑上来拉着客户,就像传销人员看到自己的猎物一般,颇有强买强卖之势。但在当时,走进卖场后,没有人会这样做,没有人会热情地来招呼你,商家的态度甚至可以用有些冷淡来形容。但当你准备购买电脑,进行咨询时,店员则会专业、细致地讲解产品的各种技术指标,会告诉你386SX的外部数据通道只有16bit,如果想购买真正的32bit处理器,还是请选择386DX。当你的单位购买电脑后,商家还会协助你布置一个装上空调、铺上地毯、配有防静电拖鞋的专业机房。而不会像今天,什么都以价格、销售量为导向,让G41、C61、NF520、GeForce GT 210这些产品成为电脑城的销售明星。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王舰摇摇头说。首先当年兼容机行业有很高的技术门槛,DOS系统可不像现在的Windows系统那样智能、傻瓜,在安装硬件时需要操作人员对DOS的Config文件进行不断地调试。“当时要安装好一块电脑声卡非常复杂,重庆只有少数几个兼容机商家可以得心应手,我们就是其中之一。”王舰回忆道,那时店里的技术人员大多是比他还狂热的电脑迷,不仅专业水平不容质疑,有时甚至还主导装机潮流。

但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现在兼容机行业的技术门槛已经大大降低,组装一台兼容机已变成简单的工作。装系统?只需要有Ghost软件、店里有一位会使用Ghost软件的员工即可。装驱动?只需要使用公版驱动,一路点击“Next”即可完成。组装一台兼容机可谓易如反掌,而销售人员对产品的了解程度也因此大不如以前,比拼价格成为他们有力的武器。

其次,兼容机的利润率也有很大变化。当初销售一台兼容机的利润至少在1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卖出一台电脑,就能获得上千元的利润。而现在电脑价格的降低、销售商家的增加,网络销售渠道的成熟,导致竞争加剧,令兼容机的利润率已大不如以前。目前,一台兼容机的平均毛利率只有3%左右,而商家还需要通过这些利润来支出员工工资、税收、水电气费等各种开销。因此,要活下去,商家们也就只能“各出奇招”了。

不过,相比以前的“快乐时光”,在技术的发展、政府政策的指引下,现在的兼容机行业也获得了不小的发展。“我们当年可是在菜市场旁边卖电脑!”望着笔者将信将疑的眼神,王舰大笑着说。在90年代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消费者们在重庆购买电脑的地方是在大溪沟技术市场。这个市场并不是由哪个部门、公司组织建立或钦点的电脑销售市场,而是各电脑商家自发形成的一个电脑销售据点,与早期以经营家电产品、电子元器件的电子一条街非常类似。由于没有“风险投资”,全靠自力更生,当时的销售环境很差。大溪沟技术市场的“邻居”,竟然是一个服务当地社区的菜市场。也就是说,不论是电脑商家,还是来买电脑的人,这些在当时堪属精英的“高科技人才”都必须踩着地上的烂菜叶才能进入他们的电脑世界。后来在政府的规划和扶持下,重庆有了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更加令商家们高兴的是,区政府将个人电脑作为区内的一大支柱产业,并终于1998年选址石桥铺,在那里陆续兴建了渝州电脑城、泰兴通信电脑大市场、赛博数码广场、重庆数码港等多家电脑城,兼容机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

同时,技术的发展、硬件成本的降低,也使兼容机终开始大量走进家庭。因此尽管单机利润率大不如以前,但井喷式增长的消费者数量,为商家带来了更大的总利润。“不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商家会越做越大,发展得越来越好呢?”王舰说道。而商家利润的增长也使他们开始有实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在,尽管兼容机整机售后服务仍普遍是一年质保,但不少商家已将其升级为一年上门服务,同时对机箱内的核心配件如处理器、主板、显卡提供三年质保。

总体来看,正是兼容机的诞生,为国内IT产业带来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创造出当今无比繁荣的电脑销售市场;正是兼容机的高速发展,为中国电脑的普及立下了汗马功劳,让使用计算机不再是一门高深莫测的技术,而成为一个人的基本技能。目前,尽管受品牌机、笔记本电脑冲击,兼容机的销售已从当初电脑城的一楼搬迁至三楼、甚至四楼,兼容机这一行业已出现下滑、萎缩的趋势。“但兼容机仍将长期存在,并走出一条新的路来!”王舰斩钉截铁地说道。的确,兼容机赖以生存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大,兼容机也无法随身携带,但可定制的特性将令兼容机得到新用户的青睐。建筑设计兼容机、影视制作兼容机、动画设计兼容机、三路甚至四路SLI游戏兼容机,这些品牌机和笔记本电脑无法涉足的专业、高端领域将成为兼容机新的生存空间。而对于经销商来说,建立相应的特色化装机店则是他们迫在眉睫的新任务。

直销为王 戴尔帝国的兴起

1992年,《财富》杂志照例评选出了新的全球500强企业。上榜企业除了一些如石油、银行、电力等传统行业外,还有一家新的企业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就是戴尔公司。同时,戴尔公司的CEO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也成为这个榜单上年轻的CEO。

直销为王戴尔帝国的兴起
直销为王戴尔帝国的兴起

如果要了解迈克尔·戴尔的成功秘密,我们不妨从他小时候的经历开始。在戴尔还是穷学生的时候,他就懂得利用户政信息来帮助他确定订阅报刊的目标客户,并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中赚取了18万美元的利润。时间到了1984年,戴尔已经开始上大学了。此时的戴尔并没有为学业放弃经商,他在学校开了组装电脑的小铺子,同样配置的电脑,IBM卖2000美元,而迈克尔·戴尔的“人工组装机”只卖700美元。多余的钱哪里去了?迈克尔·戴尔经过调查,发现一台电脑2/3的钱都被中间商赚走了,大量的中间环节赚取了太多利润。戴尔决心改变这种情况,他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公司,并剪除所有的中间环节,推广全新的直销理念。

迈克尔·戴尔做直销的目的很直接—“减少所有中间环节”。各种中间商、运输成本甚至保修成本都被戴尔一手掌控。它直接面对客户,客户电话或者网站下单给戴尔,戴尔将产品生产出来后通过各种递送方式送达客户手中。除此之外,戴尔还能够按需定制,客户可以在戴尔网站上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购产品,并且只有客户下单后,戴尔才开始生产。戴尔基本没有库存压力,当然戴尔也会根据市场情况推出一些特价配置来引导消费者选择,并终影响整个市场的销售和占有率情况。

做直销的戴尔和做代理销售的非戴尔—迈克尔·戴尔用这样的方法划分了全球电脑营销市场。1988年6月22日,戴尔上市,首次公开发行350万新股,每股作价8.50美元。在那之后,戴尔公司市值从3000万美元增长至8000万美元。然后,戴尔开始挑战全世界。他击败了IBM,成功地开辟了自己的王朝。等他的竞争对手回过头来思考戴尔模式的时候,戴尔已经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大半江山。

当然,戴尔在发展中也并非一帆风顺。1994年,由于过于快速的增长以及决策层的失误,戴尔在管理、经营以及基础设施上爆出了诸多漏洞。再加上戴尔对市场判断失误,一味追求产量,终导致销售不畅,公司首次亏损4300万美元,股票也一落千丈。“我又从空中落回到了地面上。”

失败在迈克尔·戴尔看来并非是绝对坏事,他能从中吸取到很多经验教训。在这一次失误后,迈克尔·戴尔开始认真审视公司发展中的问题,将公司发展方向从错误的“单纯追求产量”中扭转过来,取而代之的是更注重流动性、利润和增长。很快,戴尔重新振兴起来,重新面向消费者、投资者和市场,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也为大众展示了一个更新和更稳健的公司形象。今天,迈克尔·戴尔、戴尔公司、戴尔直销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牢不可破的文化和商业体系,捍卫着戴尔帝国的发展,也让戴尔更从容地面对未来的竞争和挑战。

UCDOS中文平台先驱

在今天我们使用的各种应用程序中,中文支持似乎是理所当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在23年前,要在DOS操作系统下显示中文、输入中文却是件不容易的“技术活”。少了中文显示和中文输入支持,要在DOS上开发通用的中文软件更是天方夜谭。

为了解决操作系统无法显示和输入中文的难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众多程序员和企业将开发重点投向了中文平台。一时间包括中国龙、UCDOS、CCDOS在内的各种中文平台纷纷登场。终UCDOS横扫千军,赢得了中文平台大战的终胜利,并由此开始统治整个DOS时代。

5.25英寸、3.5英寸软盘迅速取代8英寸软盘,成为电脑用户80~90年代的主要移动存储工具

5.25英寸、3.5英寸软盘迅速取代8英寸软盘,成为电脑用户80~90年代的主要移动存储工具
5.25英寸、3.5英寸软盘迅速取代8英寸软盘,成为电脑用户80~90年代的主要移动存储工具

在群雄逐鹿的中文平台时代,UCDOS可以脱颖而出必然有其独到之处。在当时,虽然WPS、CCED等中文编辑、排版软件已经上市,但却没有合适的中文DOS系统与其搭配,在一些早期中文DOS环境下启动WPS,非常容易出现中、西文文字显示不正常的兼容性问题。而UCDOS则通过其特有的“直接写屏”技术,成为第一个真正做到中西文彻底兼容,并使西文软件能够顺利运行在中文环境下的中文平台。此外,和其他中文平台相比,UCDOS还有装卸灵活,内存占用小、汉字打印显示速度快等特点。从此开始,UCDOS与WPS成为电脑中的必备软件,直到Windows一统天下。

当然,早期的UCDOS也有一些不足。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在早期的BBS上,人们几乎都用UCDOS来进行交流。不过UCDOS的词组输入中,却没有“大侠”一词,键入拼音“daxia”得到的却是“大虾”,当时许多人初涉电脑,不熟悉键盘,也不熟悉输入法,打字又慢,于是“大侠”就演变为“大虾”这一流行的网络用语。

提到UCDOS,就不能不提PTDOS,更不能不提到天才程序员:鲍岳桥。UCDOS实际上来源于鲍岳桥早期编写的PTDOS中文系统。后期,为了促进PTDOS更好地发展,鲍岳桥决然地将PTDOS的版权交予希望集团,并更名为UCDOS 3.0推出市场,由此结束了中文平台纷乱的门派之争。在UCDOS“一统江湖”之后,鲍岳桥便与简晶等UCDOS元老离开希望集团,创办联众游戏,成为内地早的在线休闲游戏的创始人。

自从电脑诞生以来,语言就成了电脑在中国普及的大障碍。鲍岳桥和他的UCDOS不仅带领初的PC用户跨越语言鸿沟,还为中文文字处理和出版注入了全新的科技动力。如果没有UCDOS和曾经那个群雄逐鹿的中文平台时代,信息化在中国的发展也许还将有更多的跌宕和波折。

《DOOM》FPS游戏鼻祖

在诸多游戏厂商为如何推销自己的游戏而发愁之时,有一家游戏厂商却反其道而行之,对自己的一款游戏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是的,它占据了员工的休息时间;是的,它的联网模式过于火爆,导致不少公司的工作网络阻塞。包括英特尔、Lotus Development和卡内基美隆大学均下达了在工作时间内不得运行这款游戏的政策,而它们只是众多下达禁令的公司中的一部分而已。不过,软件业巨头微软却对这款游戏产生了宗教般的崇拜:他们希望比尔·盖茨(Bill Gates)能出现在游戏中,他们在Excel 95中整合了一款模拟该游戏的小游戏,他们甚至为了促进Windows 95操作系统销售,做出了尝试收购这家游戏厂商,为这款游戏开发Windows 95版本的惊人打算。

没人想到,当年还很稚嫩的约翰·卡马克(前左) 与约翰·罗梅洛(前右)竟能打造出《DOOM》这样的经典游戏。
没人想到,当年还很稚嫩的约翰·卡马克(前左) 与约翰·罗梅洛(前右)竟能打造出《DOOM》这样的经典游戏。

而这款令各大厂商、玩家为之疯狂的游戏就是来自id Software、由FPS游戏之父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与约翰·罗梅洛(John Romero)联手打造的《DOOM》(中文译名《毁灭战士》)。

《DOOM》的火爆是史无前例的。试想一下,在1993年,在不少人还沉浸于《魂斗罗》等8bit游戏的2D画面时,这样一款提供27个关卡,以第一人称3D视角来进行的游戏,将会带来怎样的轰动?同时,约翰·卡马克还竭尽所能,在游戏中增添了大量的特效来加强游戏的画质。在《DOOM》中,开始出现高矮不一的各类建筑,带给玩家初级的3D空间感;贴图技术的全面应用增强了人物与建筑的真实感;光线和阴影的使用提升了游戏的环境氛围。

虽然《DOOM》的画面看起来非常原始,但其游戏方式和游戏模式却与现在的FPS游戏没有太大区别。
虽然《DOOM》的画面看起来非常原始,但其游戏方式和游戏模式却与现在的FPS游戏没有太大区别。

与需要高端显卡、高性能处理器才能流畅运行的现代FPS游戏不同,在当时只需要普通的386电脑就可以运行这款游戏。原因首先在于当时缺乏具备3D加速能力的显卡,设计师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设计。其次,这款游戏在技术上说并非真正的3D产品,只是2D加上多面渲染,但它巧妙地应用了大量创新技术,带来了现代 FPS游戏才能呈现的3D游戏体验效果。《DOOM》的火爆并非偶然,这样一款设计精良、游戏性极强的大作,引发的热潮已经远远超越了自己所属的时代。

在《DOOM》大获成功之后,id Software开发了《DOOM》的各种资料片和补充游戏章节,从发布这款游戏的1993年10月一直到1997年,《DOOM》依旧有不同的新版本发布。随后的《DOOM 2》和《DOOM 3》也引起了玩家的关注,特别是《DOOM 3》划时代的图形表现,成为又一次引领游戏图形发展方向的巨作。总之,《DOOM》实际上是一款超越了传奇的游戏,是史上具影响力的产品。直到很多年后的今天,它的设计风格、设计模式、设计理念还左右着FPS游戏的设计和发展。不过,大家无需对经典的远去充满怀念或伤感,因为约翰·卡马克告诉我们,《DOOM 4》已经蓄势待发。

Windows图形化的那扇窗

屏幕一片漆黑,只有一个闪动的光标。你需要输入命令,才能打开文件,这些命令必须死死地记在脑海中,否则你能看到的就只有“Bad Command or file name”。你和电脑的交互就在这一个个命令和黑白字符中完成,这就是字符时代的电脑。这类电脑就像机器人,它是那么的难以触摸、那么难以让大众接受。电脑被发明出来后,就一直在抽象的字符中发展着。也正是由于抽象,在80、90年代里,会用电脑的人被视为精英,普通人要想学会使用电脑,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由于存在诸多问题,早期的Windows 1.0、Windows 2.0并未得到用户的接受
由于存在诸多问题,早期的Windows 1.0、Windows 2.0并未得到用户的接受。

事实上,一些厂商早就在尝试打破人机交流的障碍。1983年,微软发布了第一个图形化操作系统Windows 1.0,而在这之前,也有一些其他的图形化操作系统问世,比如颇受欢迎的G.E.M系统。但这些系统由于兼容性、界面设计不够友好等问题终没有流行起来,包括随后的Windows 2.0也是如此。

Windows 3.2版本就是3.11的中国大陆版,中文用户独享,在欧美
Windows 3.2版本就是3.11的中国大陆版,中文用户独享,在欧美是没有销售这个版本的。

不过,在微软1990年5月22日推出Windows 3.0后,情况却有了变化。这款产品是微软在图形化系统市场上的一次全新出击。Windows 3.0对用户界面做出了较大改进,文件管理器(“资源管理器”的前身)、任务管理器等控制界面开始出现。同时,它还集成了画图、扫雷、计算器、记事本等沿用至今的小程序、小游戏。由于设计优秀、使用方便,Windows 3.0在推出后颇受欢迎,随即一炮而红。

Windows 3.0的成功似乎连微软都没有预料到。它在发布后的两年内平均每分钟销售10套,着实成为微软的“提款机”,也使得Windows帝国开始发迹,并为后续操作系统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Windows的发展也存在坎坷,至少此时微软和合作伙伴就由于操作系统开始发生矛盾,主角就是IBM。IBM和微软在MS-DOS时代曾经亲密无间,并一度促成了PC上MS-DOS的流行。进入80年代末期,IBM希望和微软合作开发OS/2系统取代DOS,一开始微软还全力配合,但Windows 3.0发布后,微软希望继续研发Windows,而IBM则更为偏重OS/2,两大巨头无法达成妥协,合作破裂。IBM单独发布了OS/2 2.0系统向微软示威,这个系统启用了大量新功能,包括一些图形接口支持以及更强大的多任务能力,实力不俗。

微软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他也很快推出了Windows 3.1来回应IBM。Windows 3.1相比Windows 3.0改进其实并不多,除了一些BUG修正外,还加入了出版业大受欢迎的TrueType字体,Windows至此开始在出版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结果,依靠前代产品的积累和良好的口碑,Windows 3.1大获成功,成为事实上的桌面系统标准。

接下来的事情对中国用户来说意义更大,第一个简体中文版Windows操作系统正式发布。1994年,微软发布了Windows 3.2,这个系统面向中国大陆用户,并且只有简体中文版。从技术上来说,Windows 3.2并没有太多改进,但语言上的重大变化填平了交流上的鸿沟。Windows 3.2的推出,也使得当时国内流行的中文之星、四通利方之类的中文平台黯然消逝。

今天,如果你有幸找到一套当时原装的Windows 3.2,就可以看到其超级丰富的内容,里面包含了11张软盘和多达1000多页的中英文说明书。很多用户都是在Windows 3.2下第一次接触电脑、第一次新建文件、第一次知道双击和单击、第一次打开网页、第一次完整地了解到电脑对人类进步的重大作用。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一些学校和图书馆的机房中找到安装有Windows 3.2操作系统的机器,并感慨于技术和历史的奇妙感受。

Windows 95的发布现场位于雷蒙德大学校园内的一个12英亩运动场,包括比尔·盖茨(Bill Gates)在内的200多人为此次发布会精心准备了20天。

在Windows 3.X系列操作系统大获成功以后,微软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一个代号为“芝加哥”的神秘工程开始启动。“芝加哥”工程旨在打造一个可以跨越DOS、直接进入图形操作界面、功能更加丰富的原生32位操作系统,微软没有让人失望。

这是一个需要历史铭记的日子。1995年8月24日,伴随着滚石乐队的《Start Me Up》,Windows 95正式发布,比尔·盖茨亲自走上讲台宣传这款划时代的操作系统。从这天开始,人们看到了熟悉的红绿蓝黄四色Windows标志,也看到了令人熟悉的蓝天白云的系统启动界面。Windows 95带来了大量革命性的改进,比如抢占式多任务和多线程技术、更丰富的媒体支持以及网络支持等。当然,为令人感叹的还是“开始”菜单以及任务栏的设计,成功奠定了后来多代Windows的外形和设计。为了更好地宣传这款操作系统,微软为其投入了多达3亿美元宣传金,在产品发布后,全球有7万人同步通过卫星转播观看了发布会,13000家报纸、20家杂志、800家电台和2000个电视频道都特别开设了Windows 95话题。

Windows 95的成功是史无前例的。大量玩家开始提前排队购买这款新的操作系统,其狂热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果粉”,甚至一些不知道Windows 95为何物的用户都去购买一套来赶时髦。根据微软数据,Windows 95在发布后四天就卖出了一百万份,堪称史上销售速度快的软件。也正是从Windows 95开始,微软彻底扫除了所有的竞争对手,成功拥有了PC操作系统市场绝对第一的统治地位。

不过Windows 95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蓝屏。蓝屏表示Windows遇到不可恢复的系统级别错误,但Windows 95的蓝屏实在是太多了,“每天一蓝”是家常便饭,甚至无理由经常蓝屏,直到后被扣上一个“瘟到死”的大帽子。随后的Windows 98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很好的改善,直到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发布,这些采用新内核的操作系统才大大降低了蓝屏机率。

在Windows 95之后,微软走上了独霸操作系统的道路,图形化操作系统也随着微软的脚步一步步前进。期间虽然也经历过Windows 2000和Windows Vista等不算成功的版本,但Windows统一PC操作系统市场的格局已经根深蒂固,没有任何操作系统能在PC领域对Windows带来实质性的影响。而对于全世界的PC用户来说,在多年的Windows依赖症中也早已麻木,这是福还是隐患?

而即将发布的Windows 8启用了全新的Tile贴片式界面,完全符合触摸操作的要求,微软也借此与ARM建立了合作关系,将与Android、iOS展开激烈的竞争。那么,他们能否重新演绎Windows 95时代的辉煌呢?

更多30周年文章,请点击访问 《PC 30年,MC30年》专题。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