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我的OC(超频)18年追忆!

我的OC(超频)18年追忆!

2011-11-29张杰《微型计算机》2011年10月下

超频这个DIY领域经久不衰的话题,让一代又一代的DIYer为它疯狂。这个早在DIY还未进入国内的上世纪90年代初就被海外媒体热炒的“玩家”话题,更是在90年代中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第一代DIYer。这种通过自己动手让PC更出色,更超值的行为方式,更是奠定了DIY“性价比”的思想精髓。而这也间接促进了国内DIY在90年代末爆发式的增长。

上世纪90年代初,那个品牌机昂贵的年代,能通过超频将处理器“变”为更高端的型号,是一件让所有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一件很炫的事情,也是一件觉得自己“赚到了”的事情。可能现在的许多玩家会觉得超频是DIY开始盛行后的锦上添花,但是作为国内第一批接触超频的玩家,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在国内超频是比“DIY”更早的DIY!

其实,我并非国内的第一批电脑用户。直到1993年,我才第一次接触电脑,记得那还是老爸单位的办公用机。但它让我迷上了电脑,开始探究有关电脑的新鲜事物。然而,那时候国内还没有DIY的概念,进行电脑相关报道的媒体也并不多。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份已经记不清刊名的报纸上看到了一篇讲述超频概念的文章。文章说只需改动一下主板上的跳线就可以把奔腾133 CPU超频为奔腾166。当时担心烧掉价值不菲的处理器,真的犹豫了好久才动的手。但是,那次成功后的喜悦,是超频十多年来为难忘的,当时很激动,觉得赚到了!

要知道当时的一颗奔腾133和奔腾166的价差可是几千元。而我也相信,那些爱上超频的玩家也大都有着类似的经历。只是接触电脑的时代不一样,各自心中经典产品的表单不同罢了。当然,早期的主板可不像现在的主板拥有超频选项丰富的BIOS,超频大都采用硬跳线。(不知还有多少兄弟记得铅笔大法和铜丝大法。)能超的就能稳定在一个频率上,这个频率大家都一样。不能超的,就一点提升都没有。如果我没记错,直到奔腾Ⅲ末期和奔腾4初期,超频才开始被更多DIYer关注。也是在那时,主板厂商提出了超频优化概念。选项丰富的BIOS,夸张的供电设计等当今主板的重要卖点应该就是在那时兴起的。随后超频概念越炒越热,2002年左右,随着一些半职业超频比赛的兴起,就有不少玩家开始尝试液氮冷却的极限超频了。而2006年前后,在上游厂商的支持和板卡巨头的努力下,借《技嘉英特尔P35亚太区超频大赛》、《SAOC新加坡华硕超频锦标赛》等赛事,开启了中国超频玩家的职业之路。可以说,那时的超频就是DIY的代名词。而也是从那时开始,包括我在内的更多中国超频玩家站在了全球性的职业超频赛场上。

现在回想起来,很难说是超频成就了DIY,但是DIY能在国内迅速发展与超频的兴起肯定是密切相关。未来的DIY也还是会充斥着超频的元素,只是它不会再如十几年前那般青涩,也不会再是DIY的代名词,不会再有曾经的那种激情。

更多30周年文章,请点击访问 《PC 30年,MC30年》专题。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