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外来户”与中国 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外来户”与中国 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2011-11-16袁怡男《微型计算机》2011年10月下

很多人对于外资IT企业的印象就只有响亮的品牌、领先的技术、优秀的产品和昂贵的价格。那么,回顾这30年,他们和中国之间有什么故事?外资企业是如何融入中国社会,实现本土化的?作为中国境内的企业公民,他们又尽到了什么义务?也许下面的故事,能让我们对这些外来的大户人家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赢在中国,外企扎根中国之路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于外资公司而言,进入中国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文化的差异、法律的差异、对中国社会的不了解以及政策上的变动风险等,都曾是阻碍外企扎根中国的拦路虎。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方向是坚定的,所以这些曾经的问题终归在各方努力后得到解决。同时,扎根中国市场给外资品牌带来了更多的优惠政策,使得他们更好地在中国市场上可持续地发展、壮大。

吃螃蟹的人必有回报

1994年是英特尔进入中国的第九年。当时英特尔在上海闵行区购入了一大片土地,即将动工修建闪存封装厂,但国家突然决定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设备进口征税。对于英特尔的投资来说,70%以上的投入是设备。因此英特尔内部评估的结论是,即使放弃那块土地的损失也比需要交的税少。而且根据当时的规定,英特尔还不能转让闵行的这块未开发土地……这样的损失差点让英特尔退出中国。幸亏,当时的上海政府官员帮英特尔想到了解决办法:“去浦东,在那里可以避开面临的问题。”

然而,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在浦东的勘测过程中,负责环境评估的专家给出意见,英特尔打算设厂的土地环境评估状况并不符合美国法律的要求。按照美国的法律,土地整治是采用“谁拥有谁治理”的原则,而英特尔此前正好在美国碰到过一次类似的事情,可以说是吃过大亏。当这样的结论出来之后,英特尔总部顿时哗然,各种反对声音再次涌现,市场不大(当时的中国PC市场并不算大),责任太大,政策变更风险太大……终,当时进入英特尔仅三年的戈峻(现任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和其团队经过不断的沟通和交流,找到了变通的办法。国家环保部门出面做了特殊安排:把现有土地污染状况封存,如果将来在现有的环境基础上恶化,由英特尔负责,反之英特尔无责。在停止大概两个月之后,英特尔终于决定继续迈出在中国投资的第一步,投资浦东1.98亿美元,建立闪存封装测试厂。英特尔在中国开始正式“起航”。中国也在英特尔的全球版图中正式升级为“战略市场”。

不止是英特尔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内地的外资品牌,还有飞利浦显示器。1995年,由荷兰飞利浦公司与苏州孔雀电视机厂合资组建的苏州飞利浦显示器厂形成了规模生产能力。1996年,这间工厂全面展开了ISO9000内审工作,并于1997年通过ISO9002认证。在那段时间里,飞利浦又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12个省市设立了维修服务中心,提供售前、售后服务。1996年,飞利浦苏州厂产销率达100%,销售额为15亿元,在中国显示器市场中的销售份额名列前茅。

“以前,飞利浦显示器主要从香港进口进中国,价格和其它国际品牌一样昂贵。但1996年在中国苏州设厂之后,外资投资品牌会获得一个政策优惠—拥有内销配额。于是飞利浦在中国的销量一下子就起来了,因为它不但质量非常好,而且价格相比其他国际品牌也有优势。1996年到1997年之间,飞利浦显示器的市场销售相当红火。这就是飞利浦显示器在中国市场扎根的开始。”飞利浦显示器产品经理陈翔回忆说。从飞利浦15A、飞利浦105A到飞利浦107S……当这些显示器逐渐在市场上成为经典时,飞利浦合资组建苏州工厂的战略眼光就显现出来,充足的供货成为其占领市场的重要砝码。冒险者总是有回报的,敢于吃螃蟹的人总能挖到第一桶金。

“飞利浦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显示器品牌!也是当时的市场冠军。”飞利浦显示器市场总监苏森荣回忆说。
“飞利浦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显示器品牌!也是当时的市场冠军。”飞利浦显示器市场总监苏森荣回忆说。

投资=拉动就业+带动产业升级

外企对中国的投资,不仅仅是为自己带来了市场,同时对于中国IT产业的逐渐成型,对于中国就业市场的拉动,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1996年,希捷完成了对Conner公司的收购,并拥有了原本Conner在中国的工厂,这个工厂在后来的很多年里都是出口创汇全国前十的工厂,规模相当巨大。1999年,希捷又在无锡的新加坡工业园投资,建立了希捷的第二个工厂。在2005年,希捷收购迈拓公司后,又接收了迈拓在苏州工业园的工厂。目前希捷在中国的工厂员工部分已经超过2万人了。

希捷中国区总经理杨建初说:“希捷在中国的员工超过了两万人,而全球员工不过五万人左右。”
希捷中国区总经理杨建初说:“希捷在中国的员工超过了两万人,而全球员工不过五万人左右。”

“从制造的角度看,希捷在中国的投资是很早的。”希捷中国区总经理杨建初说:“不只是建厂,希捷还在中国建立了四个营销办事处。早在1997年,希捷就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办事处,现在则拥有北京、上海、深圳包括香港四个办事处,配备了充足的市场推广营销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尽管对于普通人来说,希捷这样的制造型企业在中国的投入似乎并不为人所知,但它所实际创造的工作岗位却超过了两万个。这就是一个制造型企业对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尽到的一份自己的力量。

进入中国的外企并不都是制造型的企业,例如NVIDIA就是一个典型的研发+市场型的国际性大公司,对于中国市场,他们的规划与投入同样让人吃惊。作为一家1993年才成立的公司,NVIDIA进入中国的时间看上去并不长。但2005年才正式进入中国的它,就好像一个刚刚成年的小伙子,活力十足。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NVIDIA扎根中国的步伐非常稳健,从销售、研发、市场到技术支持,实现了全面覆盖。

从6、7年前NVIDIA成立中国分公司时的几十个人,到今天已经在北京设立了营销总部,在上海和深圳都设有不同的研发中心,更不用说覆盖全国范围的销售以及相应的支持团队。也许是因为老板黄仁勋是华裔的原因,在NVIDIA目前700人左右的中国团队里,中国人是绝对主流,这使得NVIDIA融入中国社会的速度非常快。

随着业务的发展,NVIDIA覆盖的产品也从早的显卡到现在的PC、服务器和工作站、笔记本电脑、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等。但即使是NVIDIA的核心技术研发,中国部门也几乎全方面参与,包括芯片的设计、开发和测试、驱动的研发支持等。其实NVIDIA中国公司就是NVIDIA的一个缩影,NVIDIA在美国的各个部门职能都可以在中国找到。在NVIDIA的全球布局中,中国公司无论是资源的投入、人力的增加和生意的增加,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7年3月26日,英特尔决定投资25亿美元,在中国大连建立一个生产300毫米晶圆的Fab 68号工厂,这也是继1992年英特尔在爱尔兰建立Fab 10号晶圆厂后,15年来首次另行择址新建的第一个晶圆工厂。晶圆厂的建立并不是一件小事,对于英特尔的全球战略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当时英特尔也只在美国、以色列和爱尔兰设有晶圆厂,而且Fab 68号工厂还将是英特尔全球先进的八大300mm晶圆工厂中的一个。对这个香馍馍,国际上包括爱尔兰、以色列和印度,都跃跃欲试。

“到后一分钟还在争论这个投资是否应该做。”戈峻如此回忆当时的选址之争。“终的这个选择,其实更多是从中国政府的政策层面来考虑的,因为当时国家正在进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计划。成都,其实绝不比大连差。但是英特尔考虑到,如果能与国家的重点和产业政策相配合,那么我们把这个重磅的项目放到大连去,可能会给整个东北带来很大的效果。重振东三省,如果没有企业去投资,那就是一句空话。国家和中央部委非常期望英特尔到东北去,带动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这是非常重要的政策走向,如果英特尔能有个标杆作用,将能带动东北很多产业的升级和布局。”

英特尔Fab 68号晶圆厂在大连落户,随之落户的大型企业就有20多家,供应商、中小企业更是无法计算。除了IT产业以外,还有很多相关的产业来到了大连。比如金融机构、会计机构、审计机构,必须要扩大他们的业务,因为这些跨国企业都需要跨国金融与会计机构来与之配套,这相当于新建了一个IT中心。

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表示:“重振东三省,如果没有企业去投资,那就是一句空话。”2010年10月,英特尔大连Fab 68号工厂正式投产,一个新的IT产业链条在中国的东三省形成。
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表示:“重振东三省,如果没有企业去投资,那就是一句空话。”2010年10月,英特尔大连Fab 68号工厂正式投产,一个新的IT产业链条在中国的东三省形成。

MC评论:外企落户中国,不但有资金和技术上的引进,同时也是给当地的经济和产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可以这么说,外企从决定投资到中国那天起,就已经是中国IT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同时也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那么,对于身处中国社会的他们来说,应该对这个社会负有怎样的责任呢?下面我们继续来关注。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