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在困难中前行 中国自主标准之路

在困难中前行 中国自主标准之路

2011-11-15《微型计算机》整理《微型计算机》2011年10月下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制造已经闻名全球,包括iPhone在内的大多数高端电子产品均在中国工厂生产。然而,欧债危机到来,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处于国际产业链底层的中国制造业不得不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从底层的竞争泥潭中挣脱而出?华为、中兴、联想、海尔等企业为中国制造业树立了榜样,他们注重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建立属于中国的自主标准,向成为世界领先的一流企业迈进。这条道路虽然坎坷曲折,充满艰辛,但却是中国企业真正屹立于世界的必经之路。

在困难中前行 中国自主标准之路

中国制造之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IT产业发展迅猛,大量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据工信部统计,2011年1~5月中国通信设备等科技产品累计出口2484亿美元,按年增长17%,巨额出口和高速增长的繁荣景象下,利润率较低仍然是中国科技产品出口不可回避的大隐忧。

去年夏天震惊全国的富士康“九连跳”事件,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代工模式之痛:一部售价499美元的iPad,富士康从中赚取的“组装费”只有11.2美元。还有不久前“一部iPhone只赚4美元”的言论,都揭露了一个中国制造业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赚钱的创新设计和专利被牢牢抓在西方国家手里,中国只是接到了一些不赚钱的组装体力活。

处处受制

如果说苹果从iPhone上赚取超额利润,中国制造业赚取零星加工费还只是个例。那么随着国内制造技术的提升以及设计理念和营销手段的不断国际化,知识产权和相关标准却受制于人,这才是中国制造业取得高利润的大拦路虎。例如DVD标准、蓝光标准、大多数核心通信专利等均为国外企业或标准组织所垄断,制造相应产品都要收取高昂的授权费用。可以说,这些掌握在国外企业和组织手中的国际标准及专利群就是中国制造业取得高利润的大命门。

这里面为典型的惨烈案例要数DVD产业,由于国际标准由国外大企业联合制定,相关专利被飞利浦等公司组成的“6C”联盟垄断。从2002年开始,虽然全球大多数DVD播放机都出自中国制造业,但每台DVD播放机纯利润不到2毛钱人民币,而生产商却要为DVD的核心专利拥有者支付几美元的授权费用,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听起来好听,其实中国企业也只不过是挣了一点点加工费而已。这终让中国的大多数DVD生产商倒闭或转型,DVD产业逐步沦为国外大企业的代工基地,而蓝光标准成为事实上的次世代标准后,更是让中国的DVD产业整体沉沦。

如果说DVD标准之痛已经逐渐离我们而去,那么现在迅速崛起的Andriod手机制造业也许又是一个新的“加工业务”。按照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的话来说,目前中国手机公司除个别外大都处于零专利的状态,有些公司虽然号称拥有专利,其实也只是为了获得政府相关支持,真正像华为那样拥有自己核心专利的公司屈指可数。即使是华为,其核心专利大多也仅限于局端,真正涉及手机终端的专利应当也不多。

为了应对这种不利的局面,一些企业找到了折中的办法。例如不久前美光与高智发明签署了智慧财产授权合约, 合约签署后,美光将取得高智发明拥有的、高达3万多种的智慧专利组合的使用权。美光从高智发明获取专利,进而协助美光与其他公司进行专利权诉讼的抗辩。同样与高智发明签署协议的还有中华映管等企业。虽然这种“曲线救国”模式可以让中国企业避免许多专利诉讼,但究其实质,也只不过是购买打包专利的授权费用而已。用别人的东西,还是要交钱的。

面对专利和标准受制于人的困境,其实中国政府和企业很早就意识到,中国要有自己的标准,并进行了艰辛的尝试和探索,寻找突破之路。

邯郸学步

让我们把时间退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此时我国政府就已经逐步意识到中国标准缺失带来的隐患。由相关企业和知识产权学界牵头,国家提供政策和资金的重点扶持,一大批中国标准开始崭露头角,例如SVCD。但由于技术成熟度、产业链支持、市场定位等原因,再加上产业内部的利益争夺,大多数早期的中国标准终都在国外大企业的围剿中陷入困境,基本都没有获得真正的成功。

虽然只是邯郸学步,但中国企业也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并且意识到,中国标准要在全球的激烈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具有三大要素:1.把中国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2.具有庞大的专利技术池;3.拥有强大的产业链支持。正是有了这些清醒的认识,才让中国企业后来在部分领域获得了些许成功。

初尝胜果

中国制造业在汲取早期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技术创新力度,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同时也加强了国内外专利的申请。目前,华为在3G专利方面拥有的基本专利数量排名全球前五位,在LTE专利方面已跻身全球前三;而中兴也已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超过3.5万项,90%以上覆盖国际通讯技术标准的基本专利,从而打造出较为庞大的专利池。

在PC行业,长城是关注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代表。早在2002年,长城就开始了安全电脑项目的研发,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脑产品。2009年,长城电脑又推出了完全自主研发的业界首款高性能跨界电脑Cross PC U520,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目光,初尝胜果并且获得了韩国首批订单。截至2007年底,在电脑及其周边产品中,长城共获得专利208项,其中美国专利74项。2011年上半年累计申请专利 110 项,其中发明专利 42 项,获得专利授权68 项。长城电脑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增长,预计将达到年产值的3.5%~4%。

作为LTE国标标准的一部分,TD-LTE正在TD-SCDMA的基础上,进行全球规模试验和部署,以期在今年年内达到商用标准。
作为LTE国标标准的一部分,TD-LTE正在TD-SCDMA的基础上,进行全球规模试验和部署,以期在今年年内达到商用标准。

除了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空前重视之外,中国标准在制定上也开始改变策略,一方面进一步打造强大的产业链,另一方面逐步学会了在国际标准制定的舞台上进行合纵连横。从早期与国际标准对抗,转为参与和完善国际标准,让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的一部分。这些努力已经开始取得一些令人心喜的成果,TDSCDMA、TD-LTE、WAPI、闪联等中国标准纷纷成为国际标准。在PC行业,还是以长城为例,长城先后在海内外建立了多个产品和工程研发中心,还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如e家佳标准、闪联标准、《微型计算机用开关电源节能产品认证技术要求》中的新一代微型计算机用电源认证标准等。对于中国标准的发展,长城电脑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黄茂青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企业如果希望在未来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更深程度地参与全球市场,深入开展自主创新,增强核心技术和上游产业链制造能力,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到全球品牌竞争中去。”

势在必行

今年年初,长城科技总裁杜和平提出长城要从“制造长城”向“科技长城”转型,产业链要向上游拓展,并进入先进制造和高端技术领域。这又何尝不是中国制造整体面临转型的一个缩影?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像长城这样的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走出去”,参加国际化竞争,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战略举措,也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企业需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在技术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渠道、生产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协同整合,大限度地发挥产业链资源的协同效应,形成配套完整的新型PC产业链,加速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前路漫漫

尽管中国标准已经在国际标准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不少中国企业也积极地开始转型。但我们还是应该清醒地看到,除了这些大型重点企业之外,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普遍对于知识产权还不够重视。中国标准要集体突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在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制定标准和落实标准的实施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决策、引导上也需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首先在推广中国标准的方法上,我们不妨学习美国政府推广80Plus认证的经验。美国政府先在电源行业提出80Plus的发展方向,初拿出的80Plus白牌认证标准只是比平常的要求稍高一些,然后宣布哪些电源厂商先做到,就每台PC电源奖励5美元,每台服务器电源奖励10美元,从而调动了电源厂商的积极性。几年后,等电源厂商争先恐后地全部做到了80Plus标准,美国政府就把它作为了强制标准,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推广90Plus。就这样,一步一步把新标准推广开来,终国家、企业和用户都是受益者。而目前我国推广标准的现状是,通过工商行政执法,以罚款、罚没为主要手段。这一方面大大减弱了企业实施新标准的积极性,对那些不法企业很难起到真正的震慑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灰色空间。

2010年12月28日,闪联产业联盟启动了智能用电标识。智能用电产品将拥有明确统一的标识身份有助于推动中国智能用电的标准、技术和产业化推广进程。
2010年12月28日,闪联产业联盟启动了智能用电标识。智能用电产品将拥有明确统一的标识身份有助于推动中国智能用电的标准、技术和产业化推广进程。

其次在标准的制定上,应该由政府、行业协会、厂商和媒体共同努力。由于国内的行业多如牛毛,急需的标准也很多,政府制定标准的机构难免顾及不过来,所以就要放权,放到地方政府和行业里面去,让他们去解决标准的问题。实际上现行的一些中国标准就是由行业内的领导厂商主导的。比如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国机箱国标——《微型计算机用机箱通用规范(GB/T 26246-2010)》,金河田副总经理方植麟在谈到主导国标制定的原由时说道:“其实我们一直和东莞科技局保持着非常好的联系,在定期会议上都会研究当前的新技术。有次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我们的机箱、键盘、鼠标等配件没有国家标准。于是东莞科技局委托我们提出广东省的标准。当我们制定出地方标准之后,国家又说地方都有标准,国家怎么能没有标准呢?于是由广东省推动,国标委委托我们,联合行业内的其他领头企业,共同建立了国家标准。”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航嘉副总裁刘茂起,他认为:“如果把标准的制定交给行业协会来做,我估计中国标准会发展得更快,推广得也更好。一旦行业协会拥有了一定的权力,可以向所有行业内的企业收钱,然后把钱奖励给推广新标准、创新的企业,这样大家才都愿意去创新。所以我觉得中国还有很多路需要走,只要把权力放开,就可以很快解决很多问题。”

第三,政府不妨引导产业内企业组成专利交叉许可联盟,让企业通过交叉授权共享自主知识产权。甚至引导建立类似于高智发明的发明投资公司,联合行业内的领导企业,通过收购等方式打造我们自己的专利技术池,也更好地利用我国每年专交会(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上的创新成果,实现专利的集中控制。

诚然,目前我们在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上落后于西方国家,我们也不要奢望短时间内就能全面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突破,但是我们需要为这种突破下定决心、制定计划、创造环境、铺平道路。毕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更多30周年文章,请点击访问 《PC 30年,MC30年》专题。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