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微软Dryad分布式并行计算平台解析

微软Dryad分布式并行计算平台解析

2011-04-08高阳《微型计算机》2011年3月下

Dryad模型算法应用

DryadLINQ可以根据工程师给出的LINQ查询生成可以在Dryad引擎上执行的分布式策略算法建模(运算规则),并负责任务的自动并行处理及数据传递时所需要的序列化等操作。此外,它还提供了一系列易于使用的高级特性,如强类型数据、Visual Studio集成调试以及丰富的任务优化策略(规则)算法等。这种模型策略开发框架也比较适合采用领域驱动开发设计(DDD)来构建“云”平台应用,并能够较容易地做到自动化分布式计算。

我们经常会遇到网站或系统无法承载大规模用户并发访问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传统方法是使用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所提供的访问操作接口来保证处理复杂查询的能力。当访问量增大,单数据库处理不过来时便增加数据库服务器。如果增加了三台服务器,再把用户分成了三类:A(学生)、B(老师)、C(工程师)。每次访问时先查看用户属于哪一类,然后直接访问存储那类用户数据的数据库,则可将处理能力增加三倍,这时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个分布式的存储引擎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Dryad分布式平台来解决云存储扩容困难的问题。如果这三台服务器也承载不了更大的数据要求,需要增加到五台服务器,那必须更改分类方法把用户分成五类,然后重新迁移已经存在的数据,这时候就需要非常大的迁移工作,这种方法显然不可取。另外,当群集服务器进行分布式计算时,每个资源节点处理能力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采用不同硬件配置的服务器),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机器直接分布上去,性能高的机器得不到充分利用,性能低的机器处理不过来。Dryad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采用虚节点,把上面的A、B、C三类用户都想象成一个逻辑上的节点。一台真实的物理节点可能会包含一个或者几个虚节点(逻辑节点),看机器的性能而定。我们可以把那任务程序分成Q等份(每一个等份就是一个虚节点),这个Q要远大于我们的资源数。现在假设我们有S个资源,那么每个资源就承担Q/S个等份。当一个资源节点离开系统时,它所负责的等份要重新均分到其他资源节点上;当一个新节点加入时,要从其他的节点“偷取”一定数额的等份。

在这个策略建模算法下,当一个节点离开系统时,虽然需要影响到很多节点,但是迁移的数据总量只是离开那个节点的数据量。同样,一个新节点的加入,迁移的数据总量也只是一个新节点的数据量。之所以有这个效果是因为Q的存在,使得增加和减少节点的时候不需要对已有的数据做重新哈希(D)。这个策略的要求是Q>>S(存储备份上,假设每个数据存储N个备份则要满足Q>>S*N)。如果业务快速发展,使得不断地增加主机,从而导致Q不再满足Q>>S,那么这个策略将重新变化。

Dryad算法模型就是一种简化并行计算的编程模型,它向上层用户提供接口,屏蔽了并行计算特别是分布式处理的诸多细节问题,让那些没有多少并行计算经验的开发人员也可以很方便地开发并行应用,避免了很多重复工作。这也就是Dryad算法模型的价值所在,通过简化编程模型,降低了开发并行应用的入门门槛,并且能大大减轻了工程师在开发大规模数据应用时的负担。

通过上述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Dryad通过一个有向无环图的策略建模算法,提供给用户一个比较清晰的编程框架。在这个编程框架下,用户需要将自己的应用程序表达为有向无环图的形式,节点程序则编写为串行程序的形式,而后用Dryad方法将程序组织起来。用户不需要考虑分布式系统中关于节点的选择,节点与通信的出错处理手段都简单明确,内建在Dryad框架内部,满足了分布式程序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对性能的要求。

本文导航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